清词能高于宋词者,重要的一点还在于清词流派的众多,词学理论丰厚。而且清词较之于宋词,能变而益上,在于有丰富的词学理论,给词人启迪。
浙派论“醇雅”,常州派论“意内言外”,论“比兴”,论“非寄托不入,专寄托不出”,以及刘熙载论流变,况周颐论词境词心,王国维论境界,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,论理想与写实等等,都深入奥姿,发前人所未发。其它,还有大量的清人词话,其中蕴有宝贵的理论矿藏,也是有很多精辟之论。较之宋人李清照“词别是一家”说之断简,张炎《词源》之论乐律和作品赏鉴者,其精粗广狭的程度,大不相同。
清词流派众多,其中已经约定俗成,有开派的宗师,有共同的审美倾向,有一定理论纲领,有丰硕的创作成果的,可以列举如下:
一、云间派:这派的领袖是几社的倡导人陈子龙、李雯、宋征舆以及陈子龙弟子夏完淳。标举的宗旨是以南唐、北宋为法。此派形成于明末崇侦年代,活动延及清顺治朝,余辉远蔼及康熙年代。
二、阳羡派:这派的领袖是宜兴陈维崧,形成于顺治中期,极盛于康熙二十年,余波及于康熙后期。万树、蒋景祁、陈维岳等部属此派。主要倾向在学习辛弃疾、蒋捷,并能融会南北宋词家的长处。多感叹沧桑、关心民生的作品,兼“跋扈”、清扬”两种特色,而以前者为主。
三、浙派:此派分前后两期。前期领袖是朱彝尊,宗尚南宋,以姜蘷、张炎为师法,标举“清空”风格与“醇雅”宗旨,对明词的颓靡风气有廓清的作用。此派作者有李良年、李符等人。后期的领袖是厉鹗,其创作活动,后于朱氏约二三十年,时己在雍正朝及乾隆前期,文字狱繁兴,士大夫处于窒息的情况下,故在厉鹗词中,已听不到朱氏词中微弱的时代现实感,而大量的出现了写景咏物之作。后来继厉氏而起执浙派词坛牛耳的是吴锡麟,其活动年代已在乾隆后半期和嘉庆时期。以后姚蘷、黄蘷清,下迄晚清李慈铭、王诒寿等,法乳未曾断绝。
四、常州派:这派始于嘉庆二年常州张惠言、张琦兄弟编选《词选》。它的宗旨,一是揭经学家所谓“意内言外谓之词”(《说文》:“词,意内而言外也。”)的说法,强调词主要有“意”;二是重视比兴寄托,认为“《诗》之比兴,变风之义,骚人之歌”是作词的典范。这是常州派所谓“尊词体”,是为了纠正浙派“清空”词风的缺点而发,传这派衣钵的,有张惠言的外甥董上锡。中坚人物为周济,他提出了一套词的创作理论:“非寄托不入,专寄托不出。”
五、疆村派,这派的中心领袖是朱祖谋,影响从清末直至民国二十年以至朱的身后,这派的领导人物和成员,朱氏外包括王鹏运、郑文焯、况周颐、张尔田、陈锐等,他们并不是湖州人,王鹏运、况周颐是临桂人,早期同官京师,切磋词学,时人有“临桂派”之称。但王、况词风并不相近,二人说不上派。朱氏之所以成为派的中心领袖,一则他先在京师时与王鹏运共同探讨词学,趋向基本一致,再则朱氏晚年居苏州,郑、张、陈诸人都聚集于吴下,形成风气。朱氏继王鹏运精刻四印斋善本词籍之后,校辑刊行《疆村丛书》总别集合一百七十九种,还辑“溯州词征”、“国朝湖州词征”、和“沧海遗音集”等扩大影响。因此,许多词家,围绕在朱氏周围,成了“疆村派”的群体,陈曾寿、夏敬观也是声气相应求,况氏在词学理论上更有建树,提倡“重、拙、大”,与朱氏词作相契合。朱氏门弟子众多,宣传标榜,其声势超过常州派。
还要进一步说明的,清代杰出词人,并非限于此五大派。清代的杰出词人屈大均、王夫之、曹贞吉、顾贞观、满族词人纳兰性德,清中期项鸿祚、周之琦。蒋春霖、龚自珍以迄晚清的张景祁、文廷式、王国维、黄人、金天羽,都没有派。不以词家出现的郑蘷,以及女词人徐灿、吴藻、顾春、秋谨、吕碧城都不属于何派。但五大派却在纵深与横贯方面,使清词呈现了众流归海的大观。
摘自毛天哲的《清词中兴考据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