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见《宝月词》。

楚宫春慢 又名《楚宫春》。
 
格一:双调,一百六字。前段十句,五仄韵;后段九句,四仄韵。

 

○○●●(仄韵)●○●○○(句)⊙●○●(仄韵)●●●○(句)○●○○○●(仄韵)◎●○○●●(句)●●●(豆)○○○●(仄韵)●●○○(句)⊙●◎(豆)◎●○○(句)●◎◎⊙○●(仄韵)

○○●●(句)○●●(豆)○⊙○○○●(仄韵)○●●○(句)○●○○○●(仄韵)●●○○●●(句)●●●(豆)○○⊙●(仄韵)●●○○(豆)●⊙◎(句)◎●○○(句)●●○○○●(仄韵)

 
格二:双调,一百八字。前段十句,五仄韵;后段九句,五仄韵。
 

○○●●(仄韵)●○●○○(句)●●○●(仄韵)●●●○(句)○●○○○●(仄韵)○●○○●●(句)●●●(豆)○○○●(仄韵)●●○○(句)●●○(豆)○●○○(句)●○○●○●(仄韵)

○●○○○●(仄韵)○●●(豆)○●○○○●(仄韵)○●●○(句)○●○○○●(仄韵)●●○○●●(句)●●●(豆)○○●●(仄韵)●●○○(豆)●●○(句)○●○○(句)●●○○○●(仄韵)

 

轻盈绛雪。乍团聚同心,千点珠结。画馆绣帏,低舞融融香彻。笑里精神放纵,断未许、年华偷歇。信任芳春,都不管、淅淅南薰,别是一家风月。

扁舟去后,回望处、娃宫凄凉凝咽。身似断云,零落深心难说。不与雕阑寸地,忍觑著、漂流离缺。尽日恹恹、总无语,不及高唐,梦里相逢时节。

[宋]仲殊

 

香迎晓日。看烟佩霞绡,美女金谷。倦倚画阑,无语情深娇足。云拥瑶房帐暖,翠幕卷、东风倾国。半捻愁红,念旧游、凝伫兰翘,瑞鸾低舞庭绿。

犹想沈香亭北。人醉里、芳笔曾题私曲。轻裛露痕,移取春归华屋。绿幛银屏静掩,悄未许、莺窥燕宿。绛蜡良宵、酒半阑,重绕鸳机,醉靥争妍红玉。

[清]周密

 

云山万叠,似环绕宫城,争献颜色。流水小桥,无限凄凉呜咽。试上平原一望,尚想见当年游猎,败堞危楼,写尽了一代兴亡,只有杜鹃能说。

行踪至此,凭吊处,惆怅荒烟残月。心在故乡,风景依稀无别。独立怆然泣下,忽送到一声羌笛。北顾关山,更悬念白草黄沙,遥听征人消息。

[清]熊希龄

熊希龄:

[公元一八七○年至一九三七年],字秉三。凤凰县人。熊幼时天资聪明,被誉为湖南“神童”。 清光绪年间先中举人,继中进士,授翰林院庶吉士。受梁启超、唐才常的影响,主张维新立宪。与谭嗣同等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,任总理;又参与创设南学会,创《湘报》,以推动变法维新。辛亥革命起,熊由奉赴沪,渐次拥护共和并加入中华民国联合会。后任北洋“第一流人才内阁”总理兼财政总长。在袁的独裁统治下,熊曾附署解散国民党、解散国会等命令,“人才内阁”终难有所作为。熊宦途受挫后,乃转向慈善和教育事业。“九·一八”事变后,他动员家人和香山慈幼院的师生投身救国抗日活动。“八·一三”淞沪战起,熊在上海与红十字会的同仁合力设立伤兵医院和难民收容所,收容伤兵,救济难民。熊希龄一生忧国爱民,一身正气。